(厦門中山路)
其實,旅遊當中有趣的一部分,是到處吃當地的小吃,特別是去中國大陸,大江南北,無所不有。不要説是大陸,蕞爾小島如馬祖、金門,好吃的東西也不少。例如馬祖的老酒麵線,金門的黃牛肉乾,甚至是簡單一盤蘭嶼的墨魚炒飯,都讓我回味無窮。大陸的蘭州拉麵,山西大同的羊肉,西湖的大閘蟹…無不讓人口齒留香,很難忘懷。說我愛吃,甚至貪吃,看來是百口莫辯。
這次同學招說金門遊,好欸,我本來就想去金門很久了。自從民國六十幾年讀書時,學校有個機會參加了金門戰鬥營,之後一直都沒再訪「戰時聖地」。所以電話一接隨口答應,也沒多看一眼行程介紹。結果出發前才知道,哦,原來是主要是厦門行。説實在話,厦門我也到過三、四次了,遊興真的不高。隨後想,反正也對兩岸「小三通」很好奇,那就走吧!出乎意料之外,這次看厦門進步很大,尤其硬體建設。高樓大廈,現代新式橋梁隧道,可以說較幾年前有「日新月異」的發展,特別看出城市的國際化方面,很具前瞻性。
(民國62年參加金門戰鬥營)
「既來之,則安之」,旅遊對我來說,常是換個地方生活而已。自然文化景點,對旅遊的人來說,完全只是各人感受而已,說不上值得不值得。而我的想法也相當粗淺:世上美景哪看得完?隨興可也。到歐洲,路途遙遠,團遊行程必定緊湊,「睡的比賊晚、跑的比馬快,起得比雞早」,相當傳神。我看年歲益長,走來走去還是近程中國大陸,最是方便,尤其文化語言都類似,容易體悟適應。最近去日本多點,也發現那兒生活步調緩慢,人文民情也進步溫暖,是可以一去再去的地方。
(日本長野白馬八方池)
旅伴是成功的旅遊最關鍵的因素。好的旅伴,三人行皆吾師也。幾天一起生活下來,不單「耳濡目染」,隨時學習,也可在人生待人處世哲學獲益匪淺。山水之美在人,「先是山」,又不是山,最後「還是山」,各人的感覺還是最重要。「眾裏尋它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。燈火闌珊處。」不是常有人拿來比喻旅行的前後感受嗎?原來,金窩銀窩,還是自己家狗窩最好,最自在。我們當然也聽人家說,「讀萬卷書不如行百里路。」然而切記,即使萬里路,如果並無所感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那旅行就是勞神傷財的事了。
(我常把旅行當成換個地方生活而已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