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4日

今天來板橋


        (創意冷飲,和現代摩登板橋同步。)

到板橋,總是比去台灣任何城市,給我較多的感觸。我教書教了30年,在這城市就佔了大半時間。民國七十幾年剛來的時候,記得第一天來學校,路不熟,開車在「林家花園」附近猛打轉,繞了幾圈還是找不到路,最後還逆向闖入一條單行道,簡直嚇壞了。我說板橋的今昔對比,就是給我真正體會什麼叫「滄海桑田」、或者西方童話故事裡的「灰姑娘」,亦是電影那「麻雀變鳳凰」,變化實在太大了。我現在常來的捷運「府中站」,以前就是台鐵的「板橋站」,也是當初板橋最重要的交通出入口,可是那時就只有用「簡陋」兩字來形容了。自從台鐵、高鐵、北捷三鐵「板橋」車站地下化共構後,地面市容寬闊而現代高樓聳立,商業鼎盛,人潮洶湧,真是不可同日而語!

板橋因為一直都是移民聚居的城鎮,尤是台灣南部北上謀生的集中地。隔了一條淡水河的上游新店溪,就接上台北繁華的市區,互相對比下,板橋顯得落後多了。剛去板橋,外地人口中也一樣說的「台北台北」,然而可以說根本談不上什麼文化,離現代都市文明水準差的可遠了。幾乎沒有什麼摩天高樓,居民住宅仍以一般樓房居多,馬路跟台灣大部分城鎮沒什麼差別。印象較深刻的是寺廟不少,還有果菜市場大卻雜亂,人聲鼎沸,感覺天天有廟會的樣子。也許是人口實在太多了,交通也是擁擠無章,實在沒有一點都市進步的樣子。

        (到板橋,跟老同事敘舊,最爲暢快。)

我退休比較會常去板橋,大概是那邊還有一些老同事。相處了十幾年,總是有些感情。在那邊教書的歲月,算是相當值得回憶的。也許是一所高中僑校,性質不同一般高中,我們除了升學教育之外還擔任很多的額外工作。例如最要緊的安置來台的僑生,需兼顧生活及學業的輔導,尤以僑生初到陌生異鄉,語言、文化的融入特為迫切,所以學校同仁真得必須日夜24小時待命,教官、學務處及導師好像都以校為家,奔波在學生宿舍與教室之間。印象特別深刻的是,過年過節師生還得在校長、各處主任領導下,慶祝與歡度佳節。而我們的長官可也沒閒著,教育部、僑委會、蒙藏委員會,也得紛紛派員參加。

僑生和台灣本地的學生,基本上有其相異之處。例如以僑居地的不同,他們的個性也顯現其特性。歐美來的,通常比較開放,東南亞的就略為保守,比較之下行為規矩,和台灣學生差不多。然而僑生大部分比本地生自主,可能常要自己料理身邊事物,所以也顯得有獨立個性,就是在乎自我,需要被尊重。他們非常在乎感情、友誼,在外多少還是特別需要友情的安慰吧!總之,學生來源的多元化,教學或管理也許很棘手,但是也因為多元而產生各種文化的刺激,反而在學業之外,師生都得到頗爲珍貴、超乎本土的世界性視野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